2023年10月30日 星期一

小傑 X 批判 X 苛求

你討厭小傑嗎?

我一直是個很喜歡小傑的人。

我知道看完了蟻篇,很多人可能對小傑討厭的不得了。

所以我想寫這些東西,


也許我們可以再一次好好的審視獵人、作者、與小傑。


 1.「作者任性變換的人物描寫」


小傑在蟻篇裡,他說要殺了無辜的小麥。當下我們都認同他氣瘋了。

  

我們都同意小傑確實是一個會為了朋友付出巨大的人,並且小傑是衝動的,

但假設今天有人狠狠的用言語羞辱了奇犽,奇犽無比痛苦,小傑氣瘋了,

『於是小傑就會為了奇犽去殺了羞辱奇犽的人嗎?』

 

結果小傑找不到羞辱奇犽的人,小傑卻冷靜的說,沒關係,那我就先殺他的家人。

 

這是你認知中正常的小傑嗎?

這難道不可疑嗎?在這份描寫裡,這個角色是單純的氣瘋了,還是故事前後人設出現矛盾?

 

至少在我看來,蟻篇裡要殺了小麥的小傑,早就已經被作者置換成了一個「為達目的不擇手段」的形象。我知道許多人看完了蟻篇相當厭惡小傑,但只因為我們厭惡小傑,所以再怎麼往邪惡去置換小傑的人設都是合理的嗎?

 

我不認為。

 

讓我們看看小傑在蟻篇前,作者又是怎麼描寫小傑的呢?


我認為小傑不僅僅是會替朋友著想的,小傑玩遊戲絕對不接受作弊。

這都是作者透過先前的演出告訴我們的。

 

但蟻篇裡小傑不只義無反顧的傷害奇犽,還打算用殺小麥的方式逼彼多就範。

我認為這個角色前後人設變化的太生硬。


而小傑當然不是唯一的案例,蟻篇裡最後溫柔善解人意,充滿大局觀的龐姆,



還記得她一開始殺奇犽的理由嗎?



當然我不是說前後人設變化太生硬是不允許的。

但如果這個角色是重要角色的話,我覺得我們就有必要看看他的轉變是否合理可信?


而使小傑如此劇烈轉變的原因,是凱特的死。那麼這件事又可信嗎?

 

你有意識過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嗎?

網路上有許多關於獵人的討論,但只要是關於蟻篇的討論,

『幾乎沒有任何人把自己代入成小傑,或至少以小傑的視角來討論。』

 

這個蟻篇,我們可以代入奇犽的視角、而且很奇怪的是,

反而敵對方的視角,如王的視角、普夫的視角我們都很懂。

作者願意花一大堆篇幅給我們看看他們滿腦子是誰,腦裡的那個人又有多特別。

 

但故事的主角,小傑呢?『到底為什麼凱特對小傑這麼重要?』

大多數人要嘛不知道,要嘛根本無感,

要知道,小傑可是為了凱特,選擇忽視陪伴小傑這麼久的奇犽,甚至放棄自己的夢想與生命。

但凱特與小傑的回憶,在讀者心中根本沒有重量。

不,不僅如此,『凱特在讀者心中根本也沒什麼重量。』 

故事裡有關於凱特的篇幅太少了,小傑對凱特的回憶根本也少的可憐。

小傑會選擇凱特優先,奇犽放旁邊,這件事絕對也是值得存疑的。


於是我們看了蟻篇,無法認同小傑。

我們開始怪罪小傑,怎麼會把曾經同甘共苦這麼多篇幅的奇犽放到第二甚至第三順位。

可是我們的這份無法認同,不正是因為作者在描繪奇犽與描繪凱特時,

如此懸殊的篇幅差距導致的嗎?


而作者知道凱特沒有重量嗎?是的,他知道。那為什麼非要選凱特呢?

「因為作者不允許你同情小傑、代入小傑的處境。」

「他只想讓你知道小傑傷害奇犽傷得有多深,而不想讓你發現小傑有多兩難。」


如果今天死去的是米特阿姨呢?

如果今天死去的是雲古、比斯吉呢?

如果今天死去的是雷歐力、酷拉皮卡呢?


意識到了嗎?如果蟻篇的當下,是米特阿姨被折磨的不成人形,

小傑執意要復仇,奇犽卻難過的想著小傑怎麼沒把自己放在第一順位,

我們又會怎麼看待這件事呢?

我並不是要說小傑就應該選擇米特拋下奇犽,但起碼這樣我們就能意識到,

意識到作者有多麼的殘忍,以及,

意識到小傑的處境有多麼淒涼,有多麼兩難。


而這僅僅只是開始,因為這不是一道單純的兩難,這是一道雙重的兩難題。

讓我們好好想想,當小傑對面彼多時,這又是什麼題目?

 

 

2.「怎麼選都能被問罪的難題」

富堅是個喜歡設計難題給主角的人,然後反覆看主角怎麼解決這些難題。

但我們往往只記得主角選擇了什麼,最後檢討他們選的對不對。

而我們是否記得,也許我們的視角已經被聚焦在一個相當不正常的極端情境?

 

「你的同伴被折磨成生不如死的殘廢,此刻你的仇人在你面前忽然顯得無比善良偉大。」

「你該不該信任他?」


這到底又是怎樣的難題?

 

我們看見了小傑堅決不信任彼多,我們當時或許都覺得小傑盲目而愚昧。

但如果假設,小傑選擇了信任彼多、原諒彼多,嘗試與彼多互相理解,成為朋友呢?

 

彼多有可能放過小傑,放過奇犽嗎?

假設彼多還真的放過了他們,治好了小麥,跟小傑去找凱特,

然後跟小傑道歉,而小傑也成熟的接受了凱特的死,再然後呢?

彼多回家,小傑回家,世界和平?

這故事到底會荒腔走板到什麼地步?

彼多除了最後那刻在保護小麥的一瞬間顯得好像很無私很偉大以外,

我們還記得平時彼多是怎樣的角色?

當然,我並不想岔題爭論彼多是好人壞人,

 

但我想強調的是,小傑到底要不要信任彼多。

這本身就是個無論怎麼選都能問罪的潔癖式道德測驗。

 我們只是因為擁有作者提供的上帝視角,否則置身那個場合,

「我們真的有能力判斷,把我們的同伴折磨成殘廢的仇人,值不值得我們的信任嗎?」

「做出選擇的人永遠是可以怪罪的。」

如果選擇了信任彼多,結果害死奇犽、害死討伐隊呢?

是否又會有大量的人怪罪小傑愚蠢又盲目,聖母到令人作嘔?


在此之上,我還想點出一個事實。

請記得,作者始終是存在的。故事裡的每一份選擇,有時是角色自然的選擇,但也有很多時候是作者逼角色只能這樣選擇。

 

小傑平時喜歡濫殺無辜嗎?小傑平時是個容易記仇的人嗎?

在上演最後這段小傑與彼多的對峙時,作者讓彼多顯得很有誠意又渴望通融,

『但作者他是真心希望彼多與小傑能夠互相理解嗎?』

 

還是根本,『要是小傑沒有成為冷酷的復仇化身,這個故事會收不了場?所以作者無論如何都需要小傑成為無情的殺人機器?』

這是絕對有必要被點出的疑問。

 

因為哪怕小傑的人格與社會歷練飛速成長,成長到宛如雲古的地步,

我想屠殺彼多依然是註定的結局。

 

既然提到了成長,讓我順著這話題繼續吧。

 


3.「比起用難題折磨主角,為什麼不陪他成長?」

知道腦筋急轉彎的樂樂嗎?

她跟小傑,是有很多相似處的。

身為作者,如果你覺得你的主角缺乏了同理心、缺乏了難過與哀傷的情緒。


缺乏了放下自尊心、坦率的表露自己的無助等等技能。


你會選擇放大這份醜惡,讓這個主角與自己的醜惡陪葬。



還是給你的主角一個課題,讓他好好學習?



『人非聖賢,不學習簡單的,怎麼可能處理困難的?』

設計一個能力有限的主角,再檢討他的無能。

是的,他或許真的無能,但我們到底期待著什麼?

期待他為自己的無能道歉嗎?

他為了自己的無能懊悔不已了,但依然不能放過他,

再丟一個極端的難題給他,看著他解決不了。

把主角的無能與醜惡放到最大後,叫他跟自己的醜惡陪葬。

 

這難道不讓人哀傷嗎?

 

也許有些人想說,但現實本來就是這麼殘酷,誰說一定有機會先成長再遇上難題?

是的,現實是隨機的。

 然而當難題過分巨大,主角目前還太過弱小,

那麼被難題輾斃不就是天經地義?不就是個註定的悲劇?

而這個甚至還是作者親自設計,不容主角反抗,劇本需要的悲劇。

 

「那我們到底在苛求悲劇的受害者些什麼呢?」

 

網路上隨處可見對小傑的批判:

無腦雙標、恐怖情人、情勒小王子,恭喜奇犽終於擺脫了這個瘋子。

我無意爭論這些描述是否公平,我們就假設小傑的個性真的滿是缺陷。

 

但有缺陷的人,就不配成長嗎?

 

我們就沒有缺陷嗎?

 

有缺陷的我們就不配得到別人的陪伴嗎?

 




4.「冒險故事的主角是作者親自選定的孩子。」

小傑這個主角,是作者親自選定的。

這個主角一直以來不斷的冒險犯難,幫助朋友解決問題。

 

聽到雷歐力的慘叫回頭幫助他,

全身被蛇咬也要找到解藥,

任他人毆打也要救出奇犽,

要求酷拉也在自己的心頭上放上誓約之劍,

每個朋友都被小傑幫助過,一次又一次,

 

他陪伴著故事面對了好多挑戰。

幫助了好多次他的朋友。

他沒有功勞,他連苦勞都不配得到嗎?

最後作者給觀眾看看他的缺陷,要大家好好記住,然後讓他消失,

『他連被作者持平的留在讀者心中,都不夠資格嗎?』


「小傑不曾主動傷害無辜。」





「小傑總是為了幫助自己的朋友,把自己搞的傷痕累累。」






「小傑從不認為自己可以玩弄哪條生命,也不認為哪條生命就活該被玩弄。」




整個故事先前,努力的幫助朋友、不隨便犯法、不傷害無辜。

這樣的小傑,現在是多少主流聲浪撻伐與檢討的對象?

我們對於小傑的回憶,只剩下那場悲劇裡,他那猙獰的面孔。

 

這難道,不讓人哀傷嗎?

 

 



5.「小傑與奇犽」

我想也許你還記得,在貪婪之島篇,小傑讓奇犽的手受傷,小傑似乎一點罪惡感也沒有。


我們或許因此認定小傑只會反覆折磨奇犽。

但我希望你想像看看。

 

如果當下,奇犽不是鼓勵小傑繼續把目光放在敵人身上,而是這樣說的。



 

 

 

「靜下來回想,在你的想像中,小傑會怎麼回答呢?」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
 

 

 

 

 

還是

 

 

 



 

 

在我眼裡,小傑距離學會替奇犽著想,一點也不遠,不是嗎?

 他們兩個距離成為不離不棄的朋友,一點也不遠,不是嗎?

 

最後讓我們回想一下,整個蟻篇裡發生的這些事,小傑願意嗎?

凱特的死,小傑願意嗎?

小傑無能,小傑願意嗎?

小傑狠狠刺痛了奇犽,小傑願意嗎?

 

整件事小傑根本也千百個不願意不是嗎?

小傑遇上的這種事叫做悲劇。

 

而我們只是在想,如果小傑能夠成熟冷靜又無比溫柔的話,一切應該就都有救了。

一定有這種人的存在,而那個人……

……那個人就能用互相理解的方式解決彼多嗎?

 

「但起碼那個人不會傷害到奇犽。」

 

是的,所以我們當下被作者誘導,我們以為我們在思考的問題僅僅是

「為什麼小傑沒有對奇犽更溫柔一點?」

 

但再仔細想一下,看看當下的嚴酷現實,其實我們在思考的是

「為什麼小傑不是完美的?」

「為什麼小傑在面對他的悲劇當下,他沒有嘗試去理解奇犽,對奇犽溫柔?」

 

『因為當他無比絕望時,他沒有對我溫柔,所以我們的友誼要結束。』

我們就這樣順著作者的意,片面的代入了受傷的奇犽,而我們也沒能看見,

 




 

看見當下同樣傷痕累累,同樣無助的小傑。

 

 






當我們譴責小傑不夠溫柔時,

沒有理解小傑的我們,

到底又是憑藉什麼,覺得我們比小傑,更懂得溫柔呢?

 

 

 




 回想奇犽最傷心的那一幕。




他沒有在哭,於是我們就看不見,

他在哭嗎?

 

 







那麼下一幕




他沒有在哭,於是我們就看不見,

他在哭嗎?

 

 

 

 

  

『我們對於小傑的批判,就只是苛求。』

 

苛求一個在悲劇裡垂死掙扎的主角,為什麼最後沒能給出一個完美的答案?

 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